2025-03-19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令第25号)、《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人社部发〔2021〕73号)等有关文件要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开征集并择优遴选了一批公需科目课件资源,免费共享给各地各部门开展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学习。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加强公需科目学习
围绕工程重点领域,实施大规模、广覆盖、高质量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加强公需科目学习,开展思想政治学习、知识更新拓展、科学精神培育、职业道德养成等能力提升培训,普及数字技术、网络安全、绿色低碳、应急管理等知识,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先进技术、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创新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共享公需科目课件
经自愿申报、地方人社厅局或行业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议、制作完善等程序,2025年共遴选优秀公需科目课件35个选题、50个学时,选题范围涉及思想政治引领、服务重大战略、数字前沿技术、通用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领域。课件资源发布至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公共服务平台(网址:zsgx.mohrss.gov.cn)“专技人员能力提升项目”栏目,各地各部门可自行下载,组织开展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学习。
三、合理使用课件资源
(一)积极组织学习。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培训,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鼓励各地各部门依托本地区本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互联网+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共享课件资源优势,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创新继续教育方式方法,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突出公益属性。开发公需科目课件立足整合资源、降低成本、集约高效,实现一方开发、全国共享、全员受益,关键在于各地各部门合理使用好课件资源,切实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服务。突出公需科目学习的公共性、公益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部门免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各有关单位不得收取共享课件费用,不得利用共享课件资源谋取不当利益。
(三)激励推广使用。评选质量较高、反响较好、学习人数多的公需科目课件为优秀课件,在知识更新工程网上推广交流,相关课件的授课教师列入全国继续教育师资库。公需科目课件可作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成果、代表作,可作为授课教师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按照课件课时的6倍计算授课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学时。优先支持入选公需科目课件目录的单位申报知识更新工程有关项目。
(四)保护课件版权。公需科目共享课件资源均拥有完整版权,归属课件开发单位及相关著作权人享有。各地各部门使用共享课件资源应注重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得随意转让或修改。
共享课件资源如有不足之处,诚请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持续提升公需科目课件质量。各地各部门开展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工作中的有关情况,请及时反馈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
联系方式:010-84207351,010-84208351
技术支持:18630113036
附件: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共享课件目录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
2025年3月7日
附件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共享课件目录
序号 |
课件名称 |
学时 |
授课教师姓名 |
所在单位 |
职务/职称 |
推荐单位 |
1 |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
2.0 |
李志高 |
中央网信办政策研究局 |
副局长 |
中央网信办干部局 |
2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1.5 |
罗锋盈 |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 |
副局长 |
中央网信办干部局 |
3 |
“两路”精神的当代意义和启示 |
2.5 |
刘岩艳 |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 |
副研究员 |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 |
4 |
新时代中国的国防动员 |
2.0 |
李秋荣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副教授 |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5 |
网络安全形势与政策 |
1.0 |
高 林 |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 |
局长 |
中央网信办干部局 |
6 |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任务与实践启示 |
1.0 |
李颖新 |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 |
副局长 |
中央网信办干部局 |
7 |
推进我国网络法律体系建设 |
1.0 |
李长喜 |
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 |
局长 |
中央网信办干部局 |
8 |
双碳目标下绿色能源转型趋势 |
2.0 |
周屈兰 |
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教授 |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9 |
长三角协同创新与产业集群建设 |
3.0 |
曾 刚 |
华东师范大学 |
教授 |
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10 |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
3.0 |
何 林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四级职员 |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
11 |
低空经济产业体系 |
2.0 |
洪 涛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教授 |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12 |
未来产业发展:全球模式与中国路径 |
3.0 |
孙美玉 |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室 |
主任 |
宁夏回族自治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13 |
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体系研究 |
1.5 |
许 涛 |
国家信息中心 |
高级工程师 |
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 |
14 |
前路有光,以微见长——纳米科技新赛道与科技产业创新生态链 |
2.0 |
赵宇亮 |
中国科学院 |
院士 |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
15 |
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预训练大模型与生成式AI |
1.5 |
闵庆飞 |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教授 |
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16 |
独立自信、勇于担当、大胆创新、不负青春——讲述陈星旦院士的故事 |
1.0 |
王旌尧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 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副研究员 |
吉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17 |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的逻辑与技巧 |
1.0 |
郭宸孜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 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副主任、副编审 |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
18 |
专业技术工作者的压力认知与心理健康维护 |
2.0 |
秦秀清 |
江西理工大学 |
教授 |
江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19 |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介绍 |
1.0 |
高 鹏 |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 |
三级调研员 |
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 |
||||||
序号 |
课件名称 |
学时 |
授课教师姓名 |
所在单位 |
职务/职称 |
推荐单位 |
1 |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 |
1.0 |
张 梧 |
北京大学哲学系 |
长聘副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2 |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1.0 |
张 梧 |
北京大学哲学系 |
长聘副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3 |
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史前时期) |
1.0 |
龚梦川 |
西南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
教研室副主任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4 |
天下秩序与华夏共同体的演进(夏商周时期) |
1.0 |
王冬丽 |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副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5 |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秦汉时期) |
1.0 |
孔新峰 |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6 |
“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 |
1.0 |
崔 榕 |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
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7 |
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时期) |
1.0 |
李鸿宾 |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8 |
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 |
1.0 |
孔新峰 |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9 |
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 |
1.0 |
陈丽明 |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副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10 |
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 |
1.0 |
陈丽明 |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副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11 |
中华一家和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朝中期) |
1.0 |
邵 磊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
教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12 |
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 |
1.0 |
裴圣愚 |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
副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13 |
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1919—1949) |
1.0 |
王凯歌 |
中央民族大学 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
讲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14 |
新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新纪元(1949—2012) |
1.0 |
张福强 |
北方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 |
副院长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15 |
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2012— ) |
1.0 |
严 庆 |
中央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
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
16 |
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1.0 |
严 庆 |
中央民族大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
教授 |
国家民委人事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