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详情
2015-09-14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核批准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救灾关键技术”国家级高级研修班于6月28日-7月3日在我省成都市成功举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精神,培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紧缺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防治、预警预报水平和处理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川省人社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四川精英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优秀基地)共同举办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救灾关键技术”国家级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共7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班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课程结束后,根据《学员满意度测评表》、《教学评估表》进行综合测评统计:师资评价优秀率达95.3%、教学评价优秀率90.9%、服务管理评价优秀率92.5%。培训班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效果明显,赢得了学员、授课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主要特点
(一)师生层次高,突出了高端性
一是教师层次高。为确保本期国家级研修班的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遴选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内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权威的知名院士(专家)、教授。经过多次商讨、比对和业务甄选,最后确定了刘宝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黄润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许强(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姚令侃(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土木学院防灾减灾研究所所长,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道路与铁道工程抗震技术研究所所长)、巨能攀(成都理工大学博士、教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胥良(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高级工程师,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先进工作者,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先进个人)担纲主讲。二是学员层次高。本次高研班75名学员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及高级工程师共计41名,工程师20名,助理工程师3名,高(中)层管理人才11名。人社部专技司吴剑英副司长在高研班结业仪式指出:“参加高研班的学员分布广,而且层次高、学习兴趣浓,出勤率非常高;授课专家刘宝珺、黄润秋、许强等院士专家的授课水平非常高,大家一定是学到了很多的真东西,培训班举办非常圆满。”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陈雷学员说:“各位授课老师都是我国权威专家,讲课很详细,很贴近实际工作”。
(二)教学方式活,突出了需求性
一是讲授中增加教学互动环节。通过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准确掌握培训重点、难点,专家将系统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融合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讲授式、实践观摩等教学方式,以实际案例视频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地质灾害造成的严重性和破坏性,针对泥石流、滑坡、崩塌,就如何识灾、防灾、避灾与学员互动探讨,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获。二是理论与实践观摩教学结合。在课程中安排学员分别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映秀镇、水磨镇地震博物馆作现场观摩学习,增强了学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理论到实践认识的升华,增强了学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还到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现场实践教学。学员们与实验室研究人员深入交流探讨,了解实验室的管理机构和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以及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运用。三是传授的知识前沿新颖实用。授课专家在授课中有针对性地为一线专业人才讲解当前国内外最前沿、最新颖的知识,最先进、最实用的技术,使学员进一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技能,提升了培训的档次和质量。来自上海市地矿工程勘察院的副总工程师肖国磊学员也认为,本次培训对个人的知识面、新技术的拓展受益良多。学员王强高级工程师说:“我从这次高研班了解到很多前沿专业知识和技术,开阔了专业视野”。
(三)教学效果好,突出了实用性
本期高研班内容丰富,不仅有国内外最先进的专业理论,更结合各地地质灾害行业的实际,分析了国内大量的相关案例,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本次培训让我了解了地灾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如线路抢险与保通技术在灾后的应用,三维激光扫描和三维摄影测量在今后地质灾害项目防治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地灾风险性损失评价的初步学习。”来自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的工程师何明阳在《教学效果评价表》上认真地写到。“培训非常成功,老师的专业知识非常高,授课生动,讲解了很多前沿科学技术,受益匪浅”,来自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高级工程师金飞对此高研班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据学员们填写的《教学效果评估表》和《满意度测评统计表》统计:学员对高研班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3%,89.7%的学员认为课程实用性强,为学员提供许多使用方法和工具;85.3%的学员认为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课间交流中,学员们诉说着此次培训的感受,纷纷表示希望多举办此类培训。
(四)学员出勤率高,突出了纪律性
在开班仪式上,省人社厅徐毅副厅长强调,培训期间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四川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对学风、纪律作了明确要求,要求参加研修班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均以普通学员的身份参加学习,并向学员讲解了“抓住学习机会,珍视学习机遇,做好角色转变,安心静心用心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实行班主任管理制,对作息时间、学习纪律及学员论文等做了明确规范和要求。在为期5天的研修中,班务工作人员坚持实行每堂课签到制,认真落实课前签到与课后复查,对累计缺课2次、迟到或早退3次的学员和不按要求交培训结业论文(或工作经验交流文章)的学员,将不发培训结业证书,强化了学员的自我管理意识。由于培训纪律制度严明,加上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高,这期高研班学员,平均每天出勤率达97%以上。
(五)服务质量好,突出了专业性
受领本次高级研修班的任务后,我厅及时做出工作部署,与省国土资源厅和四川精英人才培训中心召开工作筹备会。我们精心策划,对需求调研、课程设置、师资遴选、宣传方式、风险评估与管控、预期效果评估、后勤服务等30余个方面的事项作了细致的安排。采取“人定岗、岗定责、责定标”的考核管理办法,确保每项工作落地到位、服务到位。学员们纷纷评价:“高研班组织得很好,老师水平普遍高,培训机构责任心强。” “与我以往参加过的其它培训班相比较,你们四川的培训班服务水平高得实在让人惊讶,我从来没想到你们的服务质量这么好!”。学员发自内心的肯定是对我省继续教育工作的莫大鼓励。
三、宣传情况
本期高研班《通知》印发后,我们第一时间将《通知》特快专递至各省区市人社厅(局)、国土厅(局),各参训单位积极组织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骨干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负责人报名参加。通过《四川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通讯》杂志、天府英才网站等媒体发布本次培训班调训信息。立足学员实际需求,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政策印在《学员手册》上,有助于提高学员在此期间的政策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精心编印了《四川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通讯》“聚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救灾关键技术国家级高级研修班”杂志,得到了授课专家和学员的一致称赞。
四、主要成效
(一)学员们受到了地灾防治前沿技术理念的洗礼
授课专家在课堂上提到:“当前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地质灾害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更加积极有效地做好全国地灾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和迫切。” 通过5天6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实践观摩学习,对来自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参训学员进行了一次理念、技术、实践等全方位的知识更新,了解了地灾防治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学习了新的防治策略,对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要把学的先进技术转化成推动实际工作的动力,消化成发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的具体措施,使培训真正取得效果、提升实际工作的水平。
(二)学员获得了工作能力提升发展所需营养
研修班邀请行业领域顶尖的知名院士、大家名师作精彩的专题讲座,切合参训学员的工作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让学员们享受了一次营养丰富而均衡的“知识盛宴”。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教授给学员深度讲解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原理,传授了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在地灾防治方面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地质灾害的风险控制,特别是大型滑坡的识别与风险控制;许强教授详细讲授了泥石流防治技术的原则、举措等;巨能攀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并将自己经验和地质灾害防治经历中提炼出的精髓和成果以讲故事、举例子、谈感受的方式呈现给学员;在聆听了高级工程师胥良的讲座后,各位学员纷纷聚拢过来,向胥站长请教四川地灾风险防范上的经验和做法。“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要正视现实,除了治理以外,还要在防灾上下功夫”;“四川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特别是泥石流的防治,要更新防治理念,防治过程中,控制‘水源’,水砂分流。”所有授课专家一个个精彩的分析报告,一个个深入实际的案例,一个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让学员们赞不绝口。
(三)学员们找准了地灾防治未来工作目标方向
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每个专题讲座,学员都认真做笔记,积极主动提问,和授课专家院士交流地灾防治设计、施工工作,学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例如在聆听了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胥良的讲座后,来自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的副处长王雁林向胥站长请教四川在主汛期对人为灾害的防治、综合体系建设的推进情况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参训学员们一致认为,通过这次学习交流,解答了大家平时工作中的不少困扰,回去以后将所学技术指导实际工作。在《教学评估表》中学员们反响最多的是:“通过这次培训,深入了解地质灾害行业最新的技术水平及后期发展方向,为今后工作指引了一个目标方向”。
五、经验体会
(一)以需求为导向,人才工作才有新活力。
针对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领域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现状,以及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救灾减灾工作任务的严峻形势,举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救灾关键技术国家级高级研修班”,是培养我国地质灾害专业人才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我国综合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次研修班的顺利举办,说明人才工作要着眼于人才成长需求、岗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工作才有新的活力。
(二)以实用为根本,教育培训才有生命力
本期研修班有这五大亮点:以“需求”为主线,科学设计培训;以“实用”为宗旨,注重解决问题;以“创新”为核心,提升服务质量;以“效果”为目的,实现学以致用;以“案例”为抓手,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举办此次高研班我们深切体会到,人才培训项目、内容和课程要科学设计,培训要体现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才能发挥培训提升学员能力素质的目的和作用,这也才能彰显出继续教育的生命力。
(三)视野前瞻,继续教育影响力才更深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支撑。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要突出创新意识,才能让继续教育触及时代脉搏,让知识更新工程引领行业发展。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高研班要关注前沿,发挥创新和引导作用,围绕社会关注度高、前瞻性强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出现的社会矛盾及新生事物,多层面、多维度地展开探索研究,培训效果才能显现。让继续教育触及时代发展脉搏,让“知识更新工程”引领行业发展。(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